(福報)最徹底的慈善事業  星雲大師

 有些人很發心,但因緣不夠,所以難以成事。猶如播種,種子雖播在田裏,也要風調雨順才能豐收。如果相關的因緣不能具足,有因沒有緣,如何得果?因此要廣結善緣。

 世界上越是文明、先進的國家,政府越是重視人民的公共福利。但是,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再好,有時還是很難周全地照顧到社會各個層面的需要,甚至綜觀目前世界上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人民只靠政府救濟,往往養成好逸惡勞,不思自力更生,甚至使得人心因貪而逐漸墮落。這是因為國家對民眾只給魚吃,卻沒有給他的釣竿,也沒有教他們的釣魚的方法,所以福利越好,反而養成民眾懶惰、貪心的習慣,不事生產,好吃懶做,只等國家救濟,到最後一個國家失去了生產力,只有坐等救濟的人民,國家當然會被拖垮,自然成為危機。

 根本解決之道,要從教育做起,要教導民眾勤勞,奮發工作,要過簡單樸實的生活,要有如佛教講「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的惜福觀念,要懂「如蜂採蜜,不損色香」的安貧人生。做人不但不貪吝,而且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從觀念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人人發揮自己的生命能量去助人,而不是坐等政府救濟,能夠發揮全民的力量彼此互助,政府自然不會感到吃力。

 其實現在各國除了政府主導的社會福利事業以外,也有很多公益事業團體,通常是由民間發起的各種基金會、社團、財團,乃至各個宗教團體所從事的。公益事業的推動,所表現的其實就是人類互相合作的美德,也是人性善良面的發揮,在佛教來講,更是大乘佛教菩薩道的實踐。佛教從古至今一直很積極地從事社會福利事業,從古代的植樹造林、墾荒闢田、鑿井施水、維護泉源、利濟行旅、興建水利、設置浴場,興建公廁、建立涼亭、經營碾硙、設佛圖戶,到現在的築橋鋪路、急難救助、施診醫療、養老育幼、監獄教化、小區服務,乃至設校興學等,真是不勝枚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