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就市政署與民溝通渠道的議題作探討;其中,讓市民可直接就市政問題提出意見而設立的「市政在線」,署方指,自今年一月開通至九月的期間,收到有八千一百六十八宗個案。有市民致電建議,將「市政在線」系統升級成各部門都參與的綜合平台,綜合處理各個政府部門的投訴個案。出席講埸的市政署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認同市民這建議。
《澳門講場》昨日探討市政署「以多渠道與民溝通及社區服務網絡拓展便利市民」的議題,市政署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綜合服務及質量監察廳廳長何菁華,應邀出席。
有多名市民去電表達意見。其中有指出,曾經透過「市政在線」投訴如犬隻隨處便溺、冷氣機滴水等問題,但問題卻未有得到改善;有市民批評市政署稽查人員的態度「求其」,僅處理被投訴的問題,而沒有一併處理附近其他的市政問題。
有市民認為,普羅大眾未必能分清某個問題是屬於哪個部門的職能範疇,建議將現時「市政在線」系統成為政府服務的綜合平台,綜合處理各個政府部門的投訴個案。對此,戴祖義指,「市政在線」的設置是好事,可有助當局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他並歡迎其他部門加盟「市政在線」,共同回應市民的需求,讓市民監察工作。
據市政署提供資料,「市政在線」於今年一月開通至九月,共收到八千一百六十八宗個案。當中,涉及街道垃圾堆積四千零三項,公共道路維修一千零十二項;九成九個案可於二十四小時內初步回應,九成在七天內完成處理,其餘會提供預計完成時間。
何菁華指,自開設市政在線以來,市民投訴的重複個案大量減少,由去年平均每月的一百六十九宗,下降至上月(九月)的五十七宗。她亦表示,設立「市政在線」,市民可主動查詢個案處理進度,免除誤解,令行政更透明。
另外,戴祖義表示,市政署的前身民政總署在二0一一年起建立電子化管理系統,接收市民意見並作出跟進,自二0一一年至今已處理了超過十七萬宗個案。市政署亦成立了獨立小組處理重複投訴的個案,期望能根治問題。
此外,戴祖義介紹過去民政總署以至現時的市政署工作。在環境衛生方面,署方已引入八十九個壓縮式垃圾桶,街上垃圾桶由逾一千六個減至一百三十五個;現時一百二十六個封閉式垃圾房已安裝非接觸式感應開關頭入口垃圾桶;公廁在十年內由五十九個增至今年的八十三個,去年起二十四小時開放,並計劃由今年開始每年翻新十個公廁。在綠化方面,署方補植二千八百棵行道樹,而經過兩次颱風後,山林復育工作自去年第四季展開,並在今年第二季完成,當局共修復三十五公頃山林,補植了三點五萬棵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