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青盼澳日後多與內地交流合作 藉相互優勢創更有價值未來

 【特訊】五百名澳門優秀青少年組成的五個「新時代同心行」參訪團,已於上月結束行程,多名青少年團員在主題會上總結學習參訪的體會。有青年表示,親身看過「中國天眼」工程後,意識到要有更遠大的世界觀,不應局限於地域和當前所見,要勇敢走出去、引進來,開啟創新思維,探索新的世界。他期望澳門日後多與內地交流合作,借助相互優勢、加大合作,創造更有價值的未來。

 有短跑專業的運動員團員談了與內地學生交流的感受,他認為澳門與內地青年應該更加團結,共同努力將祖國建設得更美好,他又了解到內地一些省份對培養體育力量頗有心得,希望日後能到內地學習發展,在賽場上為國家和澳門爭取更多榮譽。

 另一名團員表示,參訪了廣東蔬菜種植輸澳的企業後,感受到內地的一些產業為澳門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祝願大灣區發展越來越好。另一名團員考察了橫琴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後,從產品中感受到粵澳合作為澳門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也為青年帶來了無限可能性,她感覺到作為祖國的新血液,應要好好裝備自己,把握好時代機遇,不浪費青春年華。

 其他青少年團員,也分別談了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工藝技術與傳承、對與內地學生青年交流的點滴,以及參訪過程中的難忘經歷等分享了所得的收穫和感受。

 此外,應邀到澳門出席主題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分享時表示,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共享經濟等新興技術和產業模式融合應用。他以澳門國際機場為例,在建設跑道的填海工程中,為防止和監測跑道裂縫和沉降,北斗系統為該工程建設全程提供高精度監測。他寄語澳門青少年努力學習,將來投身至中國的航天事業。

 「中國天眼」總工藝師王啟明介紹了建造「中國天眼」的奮鬥故事和歷程,他對於作為伴隨國家工程一起成長、並能親口介紹「中國天眼」感到自豪。他稱,中國建造這全球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讓祖國的天文科學走上了巔峰,標誌著中國的天文設備從落後走到世界領先,他希望此國家重器能夠產生更多的科學成果、為國增光,他也鼓勵年輕人只要堅守初心,夢想就會走到現實。

 第一代塞罕壩人陳彥嫻則談到,當年十九歲的她毅然放棄參加高考的機會,決意投身塞罕壩造林工程。她憶述當年的條件十分艱苦,但仍然支撐下去,堅守崗位。她回想,當年的小樹,如今已經長成了大樹,當年的茫茫荒原,已經變成了今天的百萬林海。這一片片林海是他們用青春、汗水換來的,對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假如重新選擇,她仍會毫不猶豫選擇前往塞罕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