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三月二十日電】(記者王海霞字強)三月的瀘沽湖清澈如明鏡。散落湖中的湖灣及島嶼與遠處的青山、岸邊的桃花交相輝映,蔚藍色的天水之間,水鳥翔集。
被稱為「高原明珠」的瀘沽湖地處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是國家4A級風景區。目前已有二百三十戶住戶及經營戶與景區簽訂了責任書,承諾包衛生、包車輛停放、包綠化、包維護秩序、包監督有無公共設施損壞。
「村民愛湖護湖意識大大提高。」村民娜卡卓瑪說:「大家現在都明白只有保護好這一汪清水,瀘沽湖的旅遊業才能持續發展下去。」村裡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劃定生態環保責任區域,村民組成湖灘河道保潔、垃圾清運等小組,全民參與保護「母親湖」。
八年前,因環湖垃圾堆積、廢水滲透,瀘沽湖生態受到威脅。近年來,當地政府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將沿湖民居整體往後遷移八十米,截至今年二月底,已對拆除後的八千五百二十八平方米沿湖地塊進行了生態修復,並動員周邊村民積極參與到瀘沽湖保護中,全湖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地表水/類標準。
麗江瀘沽湖管理局副局長阮學武介紹,目前瀘沽湖雲南片區累計投入保護建設資金約十三億元,沿湖修建了四十五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實現雲南境內截污全覆蓋,景區污水日處理能力四千噸,沿湖污水收集率為百分之九十以上。沿岸治理十三點五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完成栽種陸生、濕生喬灌木草被帶二千畝,建設恢復湖濱帶植被五十五點五公頃,修建湖濱棧道八點五公里。
同時,川滇共治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川滇兩省推出共同保護治理瀘沽湖「1+3」方案,針對兩省瀘沽湖水質保護標準不一、入湖水質不穩定等突出問題達成共識。該方案明確了瀘沽湖水質保護目標為穩定保持Ⅰ類標準,系統建立了四級湖長聯席會議制度、生態環境聯合巡查督察制度、水質分析研判制度、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等機制。
阮學武介紹,近年來,隨著瀘沽湖旅遊不斷升溫,保護壓力越來越大,治理須久久為功。二0一八年從麗江方向進入景區的遊客數為一百六十三點六八萬人,同比增長百分之四十八點九一。下一步當地政府計劃在瀘沽湖流域外的永寧壩建設摩梭特色小鎮,分流遊客,減輕湖周接待壓力。加快瀘沽湖垃圾減量化及填埋場建設處置工程建設,推進川滇共建截污治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