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稀有血型者的守望相助 劉高陽 雙瑞

 九秒,這是從血站工作人員在微信群裡發出求助信息,到李峰回復「我和我父親去」,兩條信息之間間隔的時間。

 四十二分鐘,這是從李峰放下手裡的活兒,和父親開車趕到採血點,再到汩汩的鮮血從他的小臂流入採血袋所用的時間。

 三十六歲的李峰是一名外賣騎手,他和父親生活在河南洛陽,都是Rh陰性A型血型者。因為及時送來的鮮血,一位產後大出血的孕婦得到了救治。

 對李峰父子來說,迅速回復這個被他們置頂的微信群求助信息、迅速趕去獻血、完成救助,是他們每年都要經歷的。父子倆每人已累計獻血四千多毫升,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血量。

 Rh陰性血型被稱為「熊貓血」,在人群中數量非常少。對Rh陰性血型者來說,生命就是不斷地在經歷「生死時速」。

 「每個稀有血型者都是奔走的血庫。」「稀友」Rh陰性血型者王修利感嘆。幾年前,一位「稀友」的女兒懷孕,令王修利倍感緊張。連續幾週,他都注意飲食、不熬夜,不喝酒,「隨時準備衝去獻血」。

 這樣的準備對於每一個稀有血型者來說都不陌生。因為Rh陰性血型用血需求相對概率小、難以長期儲存,因此大多是「隨需隨獻」。

 「兩次獻血需間隔六個月以上,而且需要身體達標,更要與受血者Rh和ABO兩種血型體系同時匹配。」洛陽市中心血站站長呂運來介紹,「稀有血型者在漢族中約有千分之三,但目前洛陽市登記的稀有血型者只有二千多人。」這意味著每次用血需求出現後,最終獻血者必然是少數;有用血需求而無人有條件獻血,這是每個稀有血型者都可能面臨的情況。

 和他人的死神賽跑,就是在為自己創造生命的奇跡。這是來自血的共情,在稀有血型者的微信群裡,他們相互的稱謂,都是「家人」。

 中國稀有血型聯盟志願者潘磊目前是不少「稀友」群的管理員,這是一個互助組織,由「稀友」們自發成立。當聯盟成員或他人需要稀有血型時,會組織志願者提供幫助。

 翻開「稀友」們的微信群聊歷史,每天幾乎都會有用血信息出現,然後馬上就會有多人「秒回」。「我可以去!」是群裡的高頻用詞。近些年來,緊急用血的情況時有發生。值得慶倖的是,因為稀有血型者之間的相互救助,無血可用的情況越來越少。

 「一般人對獻血多少還是會有些恐懼。」潘磊說,「但是『稀友』之間不會,不會有片刻的猶豫。」

 「你能感到,稀有血型者們真的是生命的共同體。」王修利說。

 一次緊急獻血回家後,稀有血型者高艷麗的女兒對她說,「媽媽我愛你,長大以後我也要像你一樣去獻血。」這令高艷麗泣不成聲:「我希望大家都能把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