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遊戲《中國式家長》受追捧 映射內地育兒觀流變

 【香港中通社北京二月十七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百)「連續玩了八個多小時,終於把我的曾曾孫子送進了清華。」家住北京東城區的尹力(化名)對中通社記者說。

 尹力口中的「曾曾孫子」,是他在一款名為《中國式家長》的國產養成遊戲中培養的角色。近幾個月來,這款遊戲受到內地玩家熱捧,好評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

 這款遊戲模擬了一個中國小孩從出生到高考的成長經歷,附帶一段簡短的相親結婚過程,可以世代傳承地玩下去。在遊戲中,玩家需不斷選擇,讓角色學習各項技能和課業,從而一路升學,直到高考。此外,玩家還需應對各種人際關係課題,例如在「面子大戰」中,要努力表現,成為鄰里口中「別人家的小孩」。

 「第一代的我把小時候沒玩過的娛樂項目都玩了一遍,結果成了街頭混混;第二代本想培養個畫家,但卻去了專科,畢業後成了『家裡蹲』;第三代我下定決心,讓曾孫每天刷高考模擬題,結果心理壓力過大成了精神病;直到曾曾孫輩,我上網看了『清北攻略』,才『步步為營』地讓他考進了清華。」尹力告訴記者,這款遊戲讓他體會到自己父母一路以來的不易。

 「其實育兒不單是場馬拉松,更是場接力賽。」尹力的同學李雪(化名)對記者說。與尹力相反,李雪從第一代起就把女兒培養進了北大。「家族的資本積累很重要,初代主角只有考進好學校,二代、三代才有更高的『天賦』和更好的條件去培養興趣愛好、追心儀的對象。」

 記者隨後瀏覽該遊戲官方平台,發現不少關於重點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晉級攻略」及討論。許多玩家感嘆:「本想發洩對中國式家長的不滿,沒想到玩到最後自己也成了家長的樣子。」

 正如「清北攻略」在該遊戲中的火爆,子女教育現已成為內地公眾的主要壓力來源。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五十一點二四的內地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消費比家庭其他消費更為重要,近九成的家長在課外輔導班上花過錢。

 然而,子女教育支出不斷增加的同時,「多物質少時間、重智商輕情商、重結果輕過程」的傳統中國式家長形象也在發生著改變。

 「育兒不僅僅關乎學習成績,更包含了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行,缺一不可。」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目前在北京某互聯網公司供職的封先生對記者表示,「人生不僅僅只有高考,時至今日,參加體育藝術考試、出國留學的也大有人在。」

 「我的學習成績一向很好,但在工作中卻不如某些同事靈活應變、視野開闊。應當感謝父母的培養,但我并不想繼承他們的教育方法。」封先生說,「遊戲的世界太過單一,現實中的選擇卻越來越多。最重要的,還是子女的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