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重塑餐飲業招徠顧客 王曉潔 蓋博銘 劉欣

 邊玩遊戲邊等位、機械手臂配菜、「千人千味」自動配鍋底、機器人上菜……這是記者在北京海底撈智慧餐廳看到的場景。如今,「黑科技」正在重塑中國的餐飲業,不少顧客在春節期間選擇赴智能餐廳「嘗鮮」。

 等位區域類似小型電影院,顧客坐在「觀眾席」,通過掃描大屏幕的二維碼參與遊戲。等位區域的旁邊,顧客可以透過玻璃牆看到配菜的十八隻機械手臂忙碌工作。機械手臂在六十秒內就可以配好顧客點的菜。在後廚入口,記者看到牆上的屏幕裡顯示著後廚各類菜品的庫存總量以及保質期。

 在就餐區域,顧客點餐通過桌上的iPad自助完成,後廚機械臂通過顧客的指令配菜,之後菜品被放到傳菜機器人的托盤上,機器人自動把菜送到指定座位。如果有人擋了傳菜機器人的路,它會發出萌萌的聲音「請讓一下好嗎?」「等我幹完活再和你合影」。   

 吃火鍋,鍋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服務員告訴記者,鍋底由「自動配鍋機」配置,六檔辣味可供挑選,還有不少其他口味,可以實現「千人千味」。

 「餐廳的智能化是由兩大系統支撐。」餐廳的技術培訓師張金山告訴記者,一是訂單生產管理系統,可以精確跟蹤用戶的訂單狀況,分析相關數據,監控設備狀況,進行軟件維護,並隨時查看菜品是否過期;二是能源管理系統,分析水、電、燃氣等能源消耗情況。

 智慧餐廳正在成為餐飲行業的佈局熱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二0一八年,中國餐飲行業總收入為四點二七萬億元。智能餐廳是不可小覷的市場。

 但這個生意並不好做,一些餐廳在短暫的嘗試智能化運營之後關門謝客。唐思宇表示,在初期,收回成本時間較長;直到餐飲行業的智能應用普及,收回成本速度才會加快。

 中國人飲食偏好多元化、口味層次感豐富,也是餐飲行業智能化面臨的一大挑戰。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他們調研時發現,在廣東,智能煲湯機並不受大廚歡迎,因為「味道還是和人工做的不同」。

 中國烹飪協會快餐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教授馮俊對餐飲行業的智能化充滿信心。但他同時認為,對此應分門別類看待。

 「餐飲行業工作主要分體力勞動、技術勞動、情感勞動三類,前兩類工作易被替代,如廚師、傳菜員,而情感類工作不易被替代,如服務非常全面的領位員。」馮俊說,餐廳工作的可替代程度,還要看定位。快餐行業,全面的自動化指日可待;但高檔餐廳對人性化的服務要求高,較難實現全面自動化。◇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