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喜慶富足

 中國人傳統過大年,除了展現出民族傳統重視家庭,愛熱熱鬧鬧共同分享喜慶,還有,提供人們從「比較」中知所進退,也知足常樂的社會氛圍,希冀大家能夠傳遞關懷,展現社會「集體」一面。

 經歷一年努力耕耘,不管是豐收,還是不如意,許是,能夠從高遠角度來檢視興衰得失,從各種「比較」中看到自身位置,才能找到發力方向。何況,中國人傳統中那份祥和、謙讓性格,抱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態度來看一己得失,莫不在過大年喜樂中,傳遞出來一份民胞物與精神,大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情懷。

 「過去」早已掉在後面,「明天」並不遙遠,但,活好每天,活在當下至關重要。中國人過節慶,便是提醒大家,不獨自己要過好每一天,感到幸福快樂,而且,要將家庭、族群融入節慶中,才能算得上富足社會,才能夠從當中的「比較」中,知道怎樣從「今天」這個「當下」,走向「明天」,憑藉一方水土,提供大家有希望的未來。

 正是這份中國人傳統的溫馴、靜雅,前人們不斷以他們的汗水、努力,為後世打好基礎,鞏固了傳統風俗,在其中,以節慶來凝聚人們,不管老少、貧富,在節慶中莫不放下這些簡單的分野,匯流到同樂、共濟,營造歡慶氛圍。能夠從「對比」、「比較」中,看到過去一年努力得到收成;又或從中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處身中游而能知所富足,便能推動大家攜手繼續奮進。以過大年而言,常說的祝福語,莫不展現這份在知足常樂中,希冀新一年更進一步的願景。

 只有從這份善良的民族性中,理解中國人愛和平,亦即,希冀從集體包容共存中,推動成員都知足、快樂,且向外延伸成為共同富足美好願景的踐行,那麼,我們才能感受到過大年何以在遼闊土地上,儘管風俗習慣有分野,而當中喜慶、融和、同樂和富足的精神,卻無分地域東西南北,也超越了時代時間,成為國人最重要的日子。◇

                           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