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發現二千多年前「造幣廠」

 【新華社鄭州一月十八日電】(記者桂娟 李文哲)日前,一座新莽時期大型官方鑄幣廠在河南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內被發現,為人們了解二千多年前新莽王朝經濟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據。

 南陽府衙新莽鑄幣遺址考古與保護專家諮詢會日前在河南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錢幣學會、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有關專家現場考察了新發現的鑄幣遺址。

 據南陽市文物局局長赫玉建介紹,二0一七年底,府衙內地面因雨水沖刷發生塌陷,考古人員在修護時發現一些陶制錢範殘塊,包括若干「大泉五十」錢範和少量「小泉直一」錢範。其中兩塊分別印有銘文「始建國元年三月」和「後鐘官工褒造十一」的陶制錢範尤其引人注目。

 西漢末年,社會動蕩,經濟凋敝。王莽篡漢自立後實行「托古改制」,其中幣制改革共進行四次。中國錢幣學會研究員楊君說:「這次發掘出土的遺物就是第二次幣制改革『始建國元年』(公元九年)遺留下來的。」

 在楊君看來,兩處銘文不僅明確了遺址的年代,還印證了王莽派五十名諫大夫到郡國鑄錢的史實。史料顯示,新莽王朝中央造幣廠「後鐘官」名叫「褒」的匠頭製造了編號為「十一」的石質祖模,這套模具由諫大夫帶到南陽鑄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白雲翔表示,出土的文物顯示這座鑄幣廠以鑄造銅錢範為主、兼具鑄造「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兩種錢幣,這為研究秦漢時期錢幣鑄造業以及新莽時期社會經濟制度提供了新的珍貴史料。

 此外,遺址發掘中還發現窯室一處,呈馬蹄形,前方後圓,內壁有一層厚約三厘米的燒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