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細雨)豬香撲鼻

看電視,劇中見一中年男人以豬油炒蛋、再下白飯、豉油混炒,隔著電視屏幕都覺得香味撲鼻,口水吞嚥,很想吃。

古法蒸魚下肥豬肉,魚香更鮮更油潤;百花膠要用巧手勁撻蝦肉,才會口感彈牙,加點點豬肉更快起膠,機器完全替代不了。好吃的豬油也要自己炸,才酥香沒腥味。

正如軟腍蜜香的黑豚叉燒一樣,久不久就心思思想一吃再吃,新濠天地的「譽瓏軒」二零一九年升級奪了米芝蓮三星,那道果木蜜汁燒風蟮,依然厚肉肥美香口;花膠雞煲更是足料,厚肉大件的花膠滿滿骨膠原,冬天正好補補;那一碗令我一直念念不忘的開洋黑豚腩拌麵,極香極惹味,來自那畫龍點睛的豬油渣、以及五花黑豚腩,邪惡又好吃,別的地方可不對味。

一點點豬油加入麵裡已經噴香,老一代的粵菜用豬油,幾近失傳的手工粵菜功夫藏於細節,簡單一碟梅菜肉餅用人手剁,切肉燒賣與絞肉燒賣一吃便高下立見;用上肥豬肉的經典金錢蟹盒,更是工序多,成本高,不划算,所以沒甚麼食肆肯做,遇上了當珍惜,多吃兩件。

蘇東坡一首《豬肉頌》:「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燄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成就了香醇可口的千古名菜東坡肉。◇   靈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