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榜)湖北遊蹤—長江橋

 今日,中國已成世界造橋大國,港珠澳大橋亦已正式通車,這跨越伶仃洋的海上長虹,將港、珠、澳三地貫穿連成一體。大橋以多個世界第一的頭銜,矗立在碧水藍天的伶仃洋上。

 古代修橋築路,乃福澤萬民的善舉,漢族的橋文化以橋樑為實體反映各時代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文化成果。如四大古橋就是當年建橋時社會生產力水準的典型標本,亦顯示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

 上世紀五十年代,缶陽樓畔在前蘇聯幫助下,建成了武漢長江大橋,它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橫臥於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的長江江面之上,是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因此又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規劃始於上世紀初,由一九一三年至一九四八年間曾先後四次進行長江大橋的勘測、選址和設計,但幾次規劃都因經濟、戰亂原因而擱置。新中國成立以後,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被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工程之一,於五十年代初起正式進行大橋的測量和設計,一九五五年九月動工建造。由於採用了新的管柱鑽孔法取代傳統的氣壓沉箱法,大大加快了大橋的建造速度,使武漢長江大橋竣工日期提前了二年,於一九五七年十月正式通車。武漢長江大橋為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雙向四車道的公路橋,兩側設有行人路;下層為京廣鐵路複線。大橋自建成以來,一直都是武漢市的地標建築,同時也是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一九五六年六月,毛主席從長沙到武漢,第一次游泳橫渡長江,當時武漢長江大橋已初見輪廓,即興寫下《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牆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翌年十月十五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從此武漢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

 筆者乘坐升降機到達遊人止步的最高樓層,信步繞廊一圈,佇立遠眺,三鎮風光,盡收眼底,浮想之際,一道「鐵龍」,沿黃鶴樓邊直馳大江對岸,似把思緒帶回三十多年前。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南京長江大橋,乃當時重大的建設成果之一,昔日宣傳圖畫,街道牌樓,無不佔一重要位置。南京長江大橋是一座橫跨長江的鐵路、公路兩用特大雙層鋼桁梁橋,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之後的第三座跨越長江主流的大橋。

 餘生也晚,上世紀五十年代,無法知悉岳陽樓畔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它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橫臥於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的長江江面之上,是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因此又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