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服藥時應適當飲水送服,儘量不要乾吞藥片,以免藥物附於食管壁造成對黏膜的損傷,甚至引起潰瘍出血。在服用某些藥物時要多飲水,對溶解度小而服用劑量較大的藥物,增加飲水量可以增加其溶出量,提高血漿藥物濃度,增強藥效。對於刺激性的藥物,若胃中沒有足夠的水分稀釋,會造成局部藥物濃度過大而刺激性增大,致胃部潰瘍。因此,患者在服用藥品時應多喝水。一般來說,當日常生活需要服用下列藥物時,宜多飲水。
1.磺胺藥︰磺胺藥主要由腎臟排泄,在尿液中的濃度高,可形成結晶性沉澱,出現結品尿、血尿、疼痛和尿閉。在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嗯唑、復方磺胺甲嗯唑等磺胺藥後宣大量飲水,並可加服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促使結晶的溶解度提高。
2.平喘藥︰平喘藥可提高腎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脫水,出現口乾、多尿或心悸。同時哮喘者又往往血容量較低。所以要多飲水來避免脫水現象的發生。
3.利膽藥︰利膽藥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出,機械地沖洗膽道,有助於排出膽道內的泥沙樣結石和膽結石術後殘留的結石。利膽藥中苯丙醇、羥甲香豆素、去氫膽酸服後可引起膽汁的過度分泌和腹瀉,因此,服用期間應儘量多喝水,以避免過度腹瀉而造成脫水。
4.雙膦酸鹽︰阿侖膦酸鈉、帕米膦酸、氯膦酸等藥物用於治療高鈣血症時,可致電解質紊亂和水丟失,故應注意補充液體。
5.抗痛風藥︰應用抗痛風藥苯溴馬隆或別嘌醇時應多飲水,一日保持尿量在二千毫升以上。同時應鹼化尿液,以防尿酸在尿道形成結石。
6.抗尿結石藥︰最用中成藥排石湯、排石沖劑宜多飲水,保持一日尿量在二千五百至三千毫升以沖洗尿道並稀釋尿液,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減少尿鹽沉澱的機會。
7.電解質類藥物︰腹瀉時口服補液鹽,每袋要加五百至一千毫升的涼開水衝溶後服下,以補充因腹瀉而丟失的水分。
8.尿路感染藥︰能治療尿路感染的藥物有很多,常用口服抗生素有:磺胺類、喹諾酮類(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頭孢菌素類(頭孢克洛)、青黴素類(氨芐西林等)等。多飲水有利於細菌的排除。◇